欢迎光临E逸家网!
E逸家网 > 美文  > 正文

为何动植物不自我进化成难以食用的形态?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5-07 08:41)

为何动植物没有将自身进化成难以食用的形态呢?这样一来,它们就能够避免被掠食至尽。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项有趣的冷知识:植物的主要对手其实是昆虫,吃植物的昆虫种类比植物本身还多,因此植物的进化目标主要是对抗昆虫。

植物有三种主要的进化策略,以使自己变得难以食用。第一种是化学策略,通过化学武器来抵御掠食者,比如菊科植物演化出了除虫菊素。第二种是物理策略,使用尖刺、硬壳等防御手段,比如小麦的芒刺。第三种是化学和物理策略的结合,比如荨麻植物带有毒刺,轻触即可引发疼痛和瘙痒。

为了实现让自己变得难以食用的目标,植物演化出了超过10万种化合物。其中一些甚至是剧毒的,比如蓖麻的蓖麻毒素、烟草的尼古丁、相思子的鸡母珠毒蛋白等。

辣椒也是一种植物,原本它计划得挺好,果实供鸟食用,鸟将辣椒籽传播到遥远的地方。然而,哺乳动物不适合食用辣椒,因为它们的咀嚼和消化过程会降低辣椒种子的发芽率。

因此,辣椒变得辣了。辣味实际上是一种痛觉,辣椒素是辣椒为了抵御哺乳动物而演化出的“化学武器”。

除了辣椒之外,杏仁含有苦杏仁苷、菠萝含有草酸钙针晶体、柿子含有导致消化不良的单宁等。还有巧克力的可可碱、咖啡和茶的咖啡因,对猫和狗等动物来说都是致命的毒素。

然后,我们来说说动物。

与植物相比,动物最大的特点是能够移动。也就是说,动物有很多种生存方式:它们可能擅长躲藏、逃跑、繁殖、力量强大、集体反击等。

需要注意的是,动物将自己变得难以食用也是需要付出成本的。有些动物找到了其他的生存方法,因此不需要太执着于使自己变得难以食用。

然而,仍然有一些动物是“进化得很难吃”的,比如乌龟和刺猬采用的是物理策略,而河豚、蓝环章鱼和箭毒蛙则采用化学策略。一些采用化学策略的动物还会特意具备红色、黄色、黑色和白色等警示色,以示警告。

综上所述,动植物没有将自身进化成难以食用的形态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它们已经尽力进化成难以食用的形态,但仍然被捕食。

它们确实进化成了难以食用的形态,因此不太可能成为食物。

它们觉得没有必要使自己难以食用。

它们本来就已经进化得很难吃了,但在人类的驯化下变得“好吃”了。

在进化过程中,捕食者和猎物都必须拼命才能生存下来。无论是难吃还是好吃,每一种动植物都是幸运和实力的结合。

此外,足够美味也是一种进化优势。全球鸡的数量已经超过300亿只,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人工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亚于“自然选择”了。



版权保护: 转载本文请保留链接: meiwen/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