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E逸家网!
E逸家网 > 美文  > 正文

正念冥想的潜在风险和副作用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4-30 08:30)

在正念冥想成为健身热潮之前,39岁的柏林心理学教授西蒙·辛德勒就已经对其深深着迷。他20多岁时就在泰国首次体验了冥想,并尝试了禁食。

每周一,辛德勒都会教授一门名为“傍晚冥想”的线上课。他表示,深受压力折磨的人们可以通过使用相关软件来屏蔽周围的干扰,并通过有意识地呼吸来柔和调整自己的思维流向。

“我一向喜欢安静。”辛德勒说。他发现,正念似乎能为一切问题提供一种普适的解决方案,这让他十分着迷:即“放过”问题,不对其作出任何评价。然而,他的母亲却警告他“不要习惯于用冥想解决所有问题”。

辛德勒提到,他在曼海姆大学读博期间,他的导师认为正念的所谓“积极效果”都是安慰剂作用。于是,辛德勒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从科学的角度看,正念确实具有积极作用的证据有哪些?它会给人带来伤害吗?他得出的结论是:尽管存在大量的相关研究,但很难得出关于正念疗愈作用的确凿结论;大部分研究都基于简单的相关性分析,例如,在问卷调查中,人们会表示自己如何专注以及感到有多满意,但并未说明正念是否真的是他们专注和感到满意的原因。在另一些研究中,往往缺少对照组。他认为,目前只有减压和调节情绪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证明。

在研究中,辛德勒发现冥想会影响人的良知。他要求大学生们进行一項12分钟的呼吸练习,在此期间需要摒弃杂念、集中注意力,并对当下的一切不作任何评判。练习结束后,他们需要处理一个自己的行为导致他人利益受损的道德难题。具体来说,在一个情境中,受试者借了好友的自行车出行,但因为未锁车导致自行车丢失。在另一个情境中,受试者观看了一段展示肉类生产过程中动物遭受痛苦的视频。

随后,辛德勒探究了参与者在面对这些情况时是否感到自责。例如,他们是否会因为自己的疏忽而送给自行车主人一份昂贵的生日礼物?或者,在观看视频后,他们是否会考虑减少肉类消费?

辛德勒指出,“做完正念练习的人在弥补损失方面的意愿较低,同时他们的良心不安感也有所减弱。”换句话说,正念可能让人变得更加冷漠,对他人的痛苦视而不见,仿佛这些痛苦已经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中消散了。理论上说,正念练习中的不评判态度有可能使所有的问题行为合理化。

心理学家托马斯·卓因纳也对正念可能导致自私自利的行为表示担忧。卓因纳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主导研究抑郁和自杀主题。他在《无意识》一书中探讨了正念活动的现代变体:对个人主义的狂热追求促使人们积极进行自我审视,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与正念的初衷相去甚远,原本应该和自我无关的一件事,现在似乎变成了一切都围着我转。卓因纳担心,这种趋势可能导致人们变得更加自私和利己,而我们在这方面不需要更多的鼓励。

心理学家威乐比·布里顿对冥想的风险和副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她说:“人们普遍认为,冥想总是能带来镇静和放松的效果,就像香草的香味或温暖的浴池一样令人愉悦。这是很常见的误解。”

布里顿在大学时期就开始尝试冥想。在一个亲密的女性朋友自杀后,她陷入了一段黑暗的时期。她的父亲送给她一本关于冥想的书,而这本书帮助她走了出来。

布里顿在其临床心理学博士论文中研究了冥想对睡眠的影响。她的部分受试者有抑郁的症状,布里顿原本以为冥想会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却没想到他们的睡眠变得更差了。他们的大脑受到了更强烈的刺激,深度睡眠的时间减少,而且与冥想时间的长短直接相关。

有五年的时间,她不敢公布自己的研究结果,因为这与将冥想视为万能药的主流观点相悖。当布里顿向一位冥想老师提及自己的发现时,对方耸了耸肩说:“我不知道你们心理学家为什么总是试图将冥想定义为一种放松的技巧。我们都知道,长时间的冥想可能导致睡眠障碍。”

过去十年,布里顿和同事们一起收集数据,整理出冥想后可能出现的60种症状,其中包括失眠、恐慌发作和幻觉。这些症状与人们对冥想的普遍设想并不相符。在布里顿公开了冥想的副作用后,许多自称是“冥想事故”受害者的人与她取得了联系。为此,布里顿甚至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猎豹之家”,每年为约500名正念冥想的受害者提供帮助和建议。

“我们的患者中有一半曾经练过冥想。”布里顿说。初始阶段通常都很顺利,但突然之间,有些人会出现严重的恐慌、恐惧或失眠症状,有些人甚至会出现精神病患者的症状——妄想、幻觉、躁狂。布里顿估计,她的病人中约有20%需要住院接受治疗。

此外,布里顿还调查了冥想的负面后果出现的频率,结果显示:在1000名受访者中,约有一半的人尝试过冥想,其中又有约一半的人经历过某种负面的体验,尽管大部分的症状都相对轻微且短暂,无需治疗,但也有约10%的冥想者感受到的副作用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持续时间从一个月到一年不等。这些受害者很难寻求到帮助,很多人的问题甚至被冥想专家们视为在求得真知之路上的进步表现。而且现在,冥想机构的定位策略大都相当高明:它们植根于健身领域,可以利用科學和医学的所有优势,将自己营销为一种有科学依据的养生方法,而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冥想并不能治愈一切。”吉森大学的心理学家乌尔里希·奥特警告道。由于大量正面报道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心理疾病患者决定参加冥想课程。“冥想导师告诉我,他们感觉自己面临的期望过高。”这位研究者说,“他们并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

奥特还研究了哪些情况下人们可能因冥想而受到伤害。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创伤经历的人常常会因各种事情分心,而在冥想中,他们的注意力被转移到内心,这可能会让他们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有些人可能需要在心理治疗师的陪伴下冥想。



版权保护: 转载本文请保留链接: meiwen/52.html